在聚合氯化铝铁处理微污染源水中,其形态分布直接影响混凝除藻、除浊效率,以及混凝出水中残铝浓度。在混凝过程中,不同形态的铝铁其水解过程、与颗粒物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铝铁中等聚合物首先以吸附电中和方式与颗粒物发生作用,然后在羟基连接作用下分子量逐渐增大,较终形成宏观絮团,在此过程中部分颗粒物进入絮团中。中等聚合物在水溶液中有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形态不继续水解的稳定性,从而减缓水解进程,这使中等聚合物有充分的机会与颗粒物发生吸附电中和作用,并发挥桥联和网捕等多种作用机制,故其除藻、除浊效率较高,形成的絮团大,不易残留在水中。因此,它是除污的较有利成分。而单体成分在混凝过程中水解速度快,并形成小尺寸凝胶物质,而且其形成宏观絮团的能力也低于中等聚合物,容易残留在水中,使混凝沉淀出水中残铝浓度升高。单体成分主要靠压缩双层、絮团吸附去除颗粒物,所以其除藻、除浊效率低。
(2)混凝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a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与Mb均存在线性相关性,但两者相关系数不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与Ma也存在线性相关性。
(3)控制水解过程中金属离子的形态分布是提高混凝效率、降低残铝浓度的有效手段。
在混凝剂研究方面,聚合铝铁盐类混凝剂受到关注,其中聚合氯化铝铁(PAFC)已进入工业化应用,但对其混凝性能的研究多以浊度去除指标来表征,对藻细胞去除效果很少涉及。特别是关于其混凝性能、残铝浓度等的影响因素还缺乏较深入的认识。